002
我好喜歡吃客家湯圓喔!每逢冬至不吃一下就乾哪修誇怪怪?!而且最愛裡面有包鹹肉餡兒的,從小在我家,冬至這天就是要吃有包肉的客家鹹湯圓(但我們不是客家人),元宵節才吃甜湯圓,鹹湯圓都是媽媽自己包的(以前啦),還有從來不會把紅白小湯圓拿去煮鹹的,紅白小湯圓就是要搭配甜湯用的,雖然不知道我媽是為什麼有這樣的習慣和堅持,但我長大後在外面第一次看到紅白小湯圓出現在客家鹹湯圓裡,著實有驚嚇到的感覺! 

印象中,小時候冬至吃到的鹹湯圓都是媽媽當天現包的,去市場買人家揉好的「粿脆」,然後自己調味醃肉餡,要吃之前才包,包好馬上下鍋燙熟,加在同時煮好的熱湯裡,沒有冷凍過的湯圓皮彈性極好又滑嫩,當天現醃的肉餡鹹香飽滿多汁,而且媽媽包給自家人吃,總是包的很豪邁大顆(雖然最後有疑似懶得包的跡象,所以越包越大顆!這樣可以少包幾顆 ,不但美味,又兼顧飽嘴過癮!所以我從小就愛吃鹹湯圓啊!

不過媽媽現在已經很多年不再自己包湯圓了,而今年我也已經老早計畫好,在網路上跟團買知名店家的湯圓,不用靠媽媽也可以自己煮。但沒想到計畫趕不上變化,我媽比我更猴急,上週離冬至還有一週以上,就跟我說有湯圓要給我,叫我們回去拿,不但給了(現成買來的)湯圓,連高湯、茼蒿菜、油蔥都一併準備好了,本來是想先把湯圓冷凍起來的,這下不馬上煮不行了,茼蒿菜不耐放啊~!


所以我今年可以應景的(而且即時的)寫一篇客家鹹湯圓文了,哈!一切都要感謝我媽!

那就馬上來進入主題囉!

準備的材料有:
1.湯圓(我家買現成的)
2.紅蔥油酥(我是買現成罐裝的,平時備一罐放冰箱很好用,燙青菜、煮湯都可以加,講究點的可以自己用豬油和紅蔥頭自己炸)
3.蝦米
4.香菇
5.韭菜
6.肉絲(可用三層肉比較香,怕吃太油用一般肉絲就可以)
7.茼蒿菜
8.高湯

調味:鹽、胡椒粉

001
步驟一。備料
1.蝦米和香菇泡水,香菇切絲
2.韭菜切段
3.茼蒿菜起淨,可切可不切(我個人習慣不切)


步驟二。作法
1.紅蔥油酥一大匙下鍋加熱爆香。
2.炒蝦米,待蝦米飄出香味 → 加香菇絲下去炒,香菇飄出香味後 → 加肉絲下去炒。
3.加入高湯(或水)和韭菜燉煮一下。
4.同時煮一鍋滾水,放湯圓下去煮熟。(冷凍過的湯圓要煮久一點,煮到湯圓浮出水面)
5.煮好的湯圓,加到步驟.3的湯鍋裡,繼續加熱,最後加茼蒿菜,茼蒿煮熟,依個人習慣加入調味即可。

003
好吃的客家鹹湯圓完成囉~!
我和某 K 每天總要吃很大量的蔬菜,我有一種很怕沒吃到蔬菜的強迫症,別人家的餐桌是一家子共吃一盤炒青菜,我們兩個吃飯是一人各一盤青菜。我個人很喜歡茼蒿菜,所以今年冬天吃很多很多茼蒿,鹹湯圓裡面也會加大量的茼蒿,煮一下子有熟就好,不要煮到爛,還保留清脆的口感,很喜歡。 



004
湯圓不是媽媽自己包的當然略遜一籌,不過也是媽媽的愛心,在還沒勤勞到自己動手包湯圓之前,有得吃就要很感恩囉!

======真是沒想到之我是分隔線======

上面湯圓才煮完沒幾天,冬至都還沒到,這篇文章寫完還沒發,昨天我媽又打電話來說,家裡有外婆自己包的湯圓,要我們回家拿來煮。想想去年我們好像拖到一月才吃湯圓,今年還沒冬至已經吃第二次了是怎樣?!我自己買的都還沒上場呢!

剛好趁這機會補一些操作過程的照片。


外婆自己包的湯圓超級大 右上角那一顆是市售的湯圓當比例尺,就知道有多大顆!不過這還不是我吃過最大的,我外婆的女兒,也就是我媽她本人,青出於藍更勝於藍,包過比這更大更OVER的!因為她懶得包那麼多顆小顆的......(以為在包肉圓是吧)




油蔥、蝦米、香菇、肉絲爆香後,加水和韭菜下去煮。




滾水煮湯圓兒,這天外婆包的是沒冷凍過的,但我覺得還是不太容易煮熟,揪竟是不是因為包太大顆的關係呢?(摸下巴)




湯圓煮滾就放過來湯鍋這邊繼續煮+放茼蒿菜。




因為湯圓很大顆,所以用碗公裝很滿。(攤手)




當天現包、不經冷凍、直接現煮的湯圓口感就是不一樣,外皮多了一點黏Q,內餡飽滿有香甜肉汁!這才是我愛吃的鹹湯圓啊~


這好像是我第一次(完全按照標準步驟)自己煮客家鹹湯圓,實際操作之後發現其實還蠻簡單的,食材依序放下去炒,湯圓燙好後加入一起煮成湯這樣而已,食材的準備上也很簡單不繁瑣(乾香菇、蝦米、蔥油都是平常就有的,去菜市場買湯圓、茼蒿、韭菜、肉絲就OK囉!近一週市場已經開始有人在賣湯圓了),今年冬至是週末,可以在家慢慢做,不妨自己動手煮煮看喔!


最近上菜
簡易版泰式打拋風味炒雞腿&清爽風培根奶油燉白菜





 終於有粉絲團了啊!請大家點連結加入 ↓↓↓↓↓(部落格上方側邊欄位也有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jasminelady

請大家一起來按讚聊天吧! 我會好好認真更新的!

 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Jasminela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5) 人氣()